
人在江湖飘,送钱买气受的情况,或多或少都会遇上。
朴素一点,早起上班买包子碰上老板也没睡醒,面无表情把包子三推四推给你,留下一句冷漠的“三块,扫码”,几块钱的东西,想想也就算了;
奢侈一点,发了年终奖咬牙拿下自己心仪已久的礼物,却被柜哥柜姐翻着白眼上下“扫射”,几千几万的真东西,想想也就算了。
最不能忍的,是你跟着导航还经常偏离路线,在某个犄角旮旯的巷子里找到一家装修逼格似乎很高,店里放着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或约翰·列侬《Imagine》的小店,迎面撞上头顶抹三斤发蜡、穿整套Gucci、戴Chanel最新款腕表的人。当你拼命克服潮人恐惧症说服务员我要一杯普通冰美式,他轻飘飘地回你一句:“哦,实话讲,我们这里的豆子,其实是有选用到埃塞俄比亚茉莉花风味的啦(0人问了)。”
“哦对了,我是shhuoypuwo%&¥的,主理人。”
战战兢兢喝完马尿一般的埃塞俄比亚花香咖啡,一看手机扣款75。

更难绷的是,这样的主理人店,遍地开花。照这么说,我家楼下卖煎饼果子的大爷,也得有个天津传统小吃主理人的名头。
烂大街的主理人,为啥这么招人烦?
追根溯源,“主理人”到底是从哪来的
在某些(划重点)主理人的世界里,不存在不够fancy的概念、没有低端的食材。楼下的煎饼果子才不是煎饼果子,是慢食主义东方谷物手作薄饼;菜鸟驿站也不是菜鸟驿站,是社区物流美学空间站暨生活方式集合店;两块五一根的烤肠不够有排面,是德国工艺肉制品创意料理限定单品。
但和所谓格调一起水涨船高的,还有逐渐离谱的售价;和他们的食物一样索然无味的,是几乎为零的服务。奇怪了,从最最开始,主理人们就是这么莫名其妙的吗?
要搞明白这个问题,首先需要知道“主理人”这个词,到底是从哪来的。

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搜索已有讨论,你或许会发现很多人不约而同地提到:最开始使用“主理人”的,是日本。但通过在国立日本语言学研究所等机构共同开发的线上语料库——“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 少納言”中检索,却并没有发现这个词的踪迹[1]。即使“主理”出现在2003、2005年的税法和历史类书籍中,也和当下的使用场景天差地别,是指“核心原理”一类的意思[1]。
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对应查无此词,于是我们把地区限定在日本直接搜索网页内容。在某几个帖子里确实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,“主理人”会零星地现身于潮牌服饰、美术馆等领域的品牌经营者宣传中[2][3]。
而顺着这个思路,和它含义相关的其实是“ディレクター”,对应英文director(导演、管理者)的音译[4]。日本的网络、设计、广告、出版等等行业,均设有这一职位;其中,服装行业的“ディレクター”,就和后来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的众多服饰潮牌主理人职责相近。包括但不限于确定目标受众,创立满足受众的品牌,还要负责设计与开发,可以说是品牌的大管家[5]。
最巧妙的闭环是,中国的学者曾指出“主理人”一词可能就真的源于21世纪初美国好莱坞电视剧制作行业,主要的执行制片人被称为节目统筹/节目主理人,和日语中的“ディレクター”(director)遥相呼应,承担编剧、剧本编辑、执行制片等一系列职责,把控着创意制作的方向[6]。
事实上,在搜索查询的过程中,主理人频繁出现的地方并不是日本媒体,而是港台报道。早在2001年,港媒就曾在广告推文中用“主理人”来代称从事电单车出入口生意的代理人;2008年台媒对主理人的解释中,也在强调品牌主导者的角色[7][8]。

随着时间推移,原本会在法务、财会、企业文件中使用的主理人[10][11],逐渐延伸到时尚潮流领域。以香港潮流媒体Hypebeast为例,就多次在“人物专访”栏目以“主理人”的名头介绍品牌负责人,内容也多为如何运营品牌,详谈设计理念等[12][13]。和时尚圈不分家的娱乐圈中,也有越来越多的明星根据自身特质打出招牌,比如在演员歌手的身份之外,陈冠希、阿信、余文乐都曾多过一个洋气的名字——“主理人”[14][15][16]。
主理人源于日本、美国还是台湾,可能还需要学界深挖探索来定论。但能够确定的是,无论是高大上的潮流服饰,宣称品质之作的餐饮行业,还是格调拉满的文化空间,他们在品牌创立的过程中都是少不了的主心骨。主理人不仅要负责具体的运营和推广,还需要具备足够有说服力的专业素养,将自己想传递的内在文化转化为外在的品牌审美,并提供优质的服务,也就是让顾客感受到“有品位”的同时,也“死心塌地”地消费[17]。
但很显然,现在的很多主理人,既没品味,更谈不上服务,有的只是对着冤大头顾客眼皮都不抬地来一句“这里扫付款码”,招人烦也在情理之中了。
主理人理的生活方式,大家为什么不买账了
各路不理人的主理人泛滥,社交媒体上不乏有才网友们的“缺德”模仿。调侃的范围,也从一开始对某些咖啡甜品店的吐槽,变成了手抓饼、包子、螺蛳粉主理人的“自我攻击”。玩梗起来就癫了狂了不知天地为何物,事情的发展已经到了控制不住的地步()。
玩梗归玩梗,被主理人深深伤害过的顾客发出最灵魂的质问是:不就是个体户吗,叫什么主理人啊?
其实要仔细计较起来,这两者还真的不一样。
研究者基于文献成果和现实发展状况,梳理了主理人的特点,还特意将这一群体与传统小老板进行对比,发现从角色定位、经营理念、产业驱动、经营方式等等层面,二者虽有重合的部分,但细节上却不尽相同[17]。就从角色定位上来看,主理人不仅是店铺的经营者,也是品牌精神的塑造者[17]。通过将自己的审美和文化储备转化为商品、服务与创意,来获取收益[6]。
能用得上文化审美、精神内涵这种比较高雅的形容词,大多和我们前一部分溯源中提到的时尚行业、文化产业相关,大家基本接受;个别定位很高端,受众一小撮的餐厅榜上有名也勉强合理。但是你一个街边麻辣烫也敢叫自己主理人店,是不是就有点不太礼貌了。

试想,当你看到「慢煮实验室|Slow Lab」这个招牌,走进店里,主理人告诉你土豆是云南高原有机种植还带着泥土芬芳,鱼片是威海当季直捕零度保鲜,牛肉是新西兰草饲和牛精选部位,高汤更是不得了,老火炖煮48小时匠心满满。即使说得再天花乱坠,我们不卖麻辣烫而是生活方式的搬运工,你可能也忍不住翻几个白眼。
现在出门逛一圈,手机贴膜的是光影艺术主理人,剪头发的是造型美学主理人(也可以是艺术总监)……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,我们不是逛街而是接受文化熏陶;不是放松身心而是辅修人生美学课程。很害怕哪天修鞋师傅改名叫“足下工艺复原主理人”,收费还要翻三倍。
研究者曾选择成都某文创社区七位主理人为分析对象,分别以兼职店员、顾客和朋友的身份进入到他们的工作场所进行实地观察。发现所谓品牌,是主理人兴趣、特长、品味的延续;主理人就是品牌的“人形化身”;品牌的受众,则是拥有共同兴趣和价值观的消费群体(社群)[18]。但重要的是,这些店铺的经营内容还算正常,以书店、茶社、青年空间为主,和现在离大谱的主理人店可以说是两个天地。
比如在选址上,文化空间往往极其隐蔽,去过的懂得都懂,有些需要穿过小巷,有些隐匿在居民楼的一户中。没有导航、没有招牌,如果不是熟人带路,普通消费者光是找到地方都是难题[18]。但书店本就属于吊一口气活着,人家可能是为了节省成本,多走几步也就算了。

不仅如此,笔墨纸砚、书画作品都是青年空间、文化街区品牌塑造的一部分,很多人甚至不是为了喝茶,而是为了看展听讲座远道而来,要求的就是“氛围感”。可我就想正常吃个饭,还要绕九曲十八弯,掏三倍价钱买一个“大隐隐于市”的逼格,就实在太冤枉。
更不必提走进店里“像被主理人和他的朋友们霸凌”,是多少人脚趾扣地的回忆。当下批量产出的网红店铺,想学人家个性先锋的主理人建立社群、组成坚固的情感网络,但却没有拿出对应的服务友好待客,种种槽点叠加下,顾客凭什么买账?
明明那么普通,却又那么自信
误入某些主理人店,很多人不爽的是花了钱还要看老板脸色,喝杯咖啡吃个甜品还要被鄙视知识储备。从推门进来响起的限量版黄铜铃铛,到各国旅游淘来的小摆件,再到据说是甄选的咖啡豆,处处散发出两个字“有品”,这些都成为主理人们牛起来的底气。
但问题是,不管做什么层次的餐饮,环境、选品、服务(which很多主理人没有),不都是最最基本、最最普通的东西吗?
以现在已经泛滥的咖啡主理人为例,复杂的菜单上写着组合起来看不懂的文字,有些还是英文,乍一看好像很唬人,但忍着高价真的点一杯,很可能发出的怒吼是:就这??既然谈品质,那就应该拿出点真东西。
全球最大的咖啡贸易协会精品咖啡协会(SCA)创建了目前主流的咖啡评估体系(Q级),从不同的纬度评判咖啡豆的质量[19][20]。严格把控下,区分出Q分数80的精品咖啡和低品质咖啡[20]。最为优秀的咖啡中,代表酸、甜、苦等“质”的好坏的标准萃出率区间为18%-22%,浓度区间则在1.15%-1.35%[21]。动不动就说自家出品天上地下最强,但实物与吹嘘严重不符,甚至还不如某雪冰城几块一杯的质量,消费者当然会直呼上当。

SCA还制定了详细的杯测操作过程用以评测生豆品质[23]。杯测,就是采用标准化烘焙、萃取和品啜方式,通过不同的感官角度完成咖啡评估[21],其中就包含烘焙程度、醇厚度、平衡、余韵等等复杂多样的内容[23]。主理人们随随便便给自己安上一个专业咖啡品鉴师的名头“坑蒙拐骗”,用专业词汇把顾客绕得晕头转向,但真的要培养个人味觉,并具备售卖“好”咖啡的能力,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练成的本领[23]。
产品本身一言难尽,但某些主理人们仍然看不上连锁门店,觉得单打独斗的小店,代表的是独特性。在追求极致“不一样”,拒绝重复无聊的slogan里,连锁,完完全全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。
然而对做出名堂的品牌来说,连锁的另一面代表的是标准化、专业性、有保障。咖啡行业绕不过去的星巴克,从咖啡豆的选择开始就遵循着公司标准,粒径、水分、外观、气味都需要通过检验[24][25]。咖啡豆的清洁、传输和烘焙,也有操作流程全程指导确保出品稳定。口味上,在滤泡式黑咖啡中,咖啡与水的冲泡比例为1:18.6至1:17.3,用以保障醇厚度[21]。也就是说,不管怎么变化总有一根准绳来约束下限,保证平均分。

主理人的小店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更注重原材料,但同时也意味着品控不稳定。甚至某些无良老板以次充好,只是为了在风口上赚一笔拍拍屁股走人。
什么原料、什么出品,做不到的主理人大有人在;做到的某部分,则会极力宣传。本来很普通的事情,一通操作下来,竟然变成对顾消费者的“恩赐”。
厦门某个牛肉面店每天会手工研制酸菜和蒜头,购买新鲜的雪花牛肉现切现烫;上海某个良心包子铺,肉包直径12厘米,皮包馅大,不腻不油[26][27]。这些餐饮店铺同样也注重选品,但明白选品不是全部。能够让馆子长盛不衰的不是氛围感,而是实打实的质量和口碑。
主理人店鱼龙混杂,靠谱的默默耕耘,早已凭借过硬的品质、足够优秀的审美和让人“如沐春风”般的服务积攒了一大批忠实粉丝;眼高于顶但脑袋空空的主理人,也只能念叨念叨原材料复杂无聊的排列组合吸引眼球,但把顾客当傻子坑,还要让顾客说厉害,生意真的会做不下去。
毕竟,大部分人还是正常人。
作者:飞刀
内容编辑:飞刀
审核编辑:三二
图片编辑:雪王
参考文献:
[1]少纳言.検索結果.
[2]Como Store 機能風尚選品店. (2018). facebook.
[3]日本国驻广州总领事馆.(2024).贵岛总领事参观金田凉子「永恒之光」个展.
[4]Google. ディレクター检索结果.
[5]ディレクターとは?業界別の職務内容やプロデューサーとの違い、魅力について解説.
[6]王斌. (2024). 社区公共性的辩证生成: 特色小店主理人的审美劳动及其后果. 当代青年研究. 392(5): 103-113.
[7]铁骑网志.(2001). Sport 版新到車花銀黑及藍白.
[8]华人时尚.(2008).潮流詞彙事典(叁)- 品牌主理本國篇前段.
[9]宣雨婷, 吕昉. (2021). 明星主理人与品牌联名设计的研究. 设计. 1: 67-69.
[10]陈俊宏等.(2019).家族企业抑或非家族企业代理人与稳健性的关系分析之研究.会计与公司治理.
[11]财国法人会计研究发展基金会. 重要会计用语中英对照.
[12]HYPEBEAST.“主理人”搜索结果.
[13]HYPEBEAST.(2013).HAVEN 專訪 WTAPS 主理人西山徹 (Tetsu Nishiyama a.k.a. TET).
[14]UDN网路城邦 生活快讯.(2012).华人世界时报CWNTP潮流:CLOT主理人陈冠希、潘世亨为台湾献上首家STUSSY期间限定店.
[15]VOGUE TAIWAN.(2015).STAYREAL主理人五月天阿信 頑出潮流! 特別為辛普森狂粉CNBLUE鄭容和打造全新STAYREAL x The Simpsons聯名系列 亞洲兩大搖滾主唱聯手出擊”霸”氣十足的美式滑板潮流風.
[16]每日头条.(2015).潮牌主理人纹身大解构!文乐冠希身上纹了什么你造吗?
[17]许琳, 沈毅. (2025). 论主理人经济的内涵、实践经验及发展路径. 大连干部学刊. 3:73-79.
[18]封琳. (2022). 主理人:一项情感劳动的实践研究.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(硕士学位论文).
[19]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. ialty Coffee Association.X z About SCA.
[20]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. Quality.
[21]韩怀宗. (2022). 精品咖啡学.实务篇.出版社:浙江人民出版公司.
[22]杰茜卡·伊斯托 安德烈, 亚斯·威尔霍夫. (2019). 手工咖啡:咖啡爱好者的完美冲煮指南. 李粤梅译. 中信出版集团.
[23]杰茜卡·伊斯托. (2024). 如何品尝一杯咖啡. 李粤梅译. 中信出版集团.
[24]星巴克中国. (2015). 星巴克臻选咖啡,每一颗豆子都有一个传奇故事.
[25]星巴克中国. (2024). 解密星巴克超级咖啡工厂.
[26]上海热线. (2019). 魔都100|揭秘上海滩包子界的良心鼻祖!巨无霸包子比脸更大!
[27]职业餐饮网. (2025). 排队3小时,只为一碗“牛肉面”!这家苍蝇小馆子凭什么?
作者:飞刀